《採花賊的地圖》:文化旅行深度遊 ︳環遊世界當一回採花賊

《採花賊的地圖》封面

真正愛旅行的人,大抵都不會滿足於那些走馬看花式的吃喝玩樂觀光團。不過輪到自己規劃行程,面對著印有密集資訊的旅遊指南,又好像苦無方向、無從入手。那麼不妨讀邁克的《採花賊的地圖》,你或許能得到新啟發。

《採花賊的地圖》全書分成「巴黎閒散心」、「天南地北」和「從前在三藩市」三輯,收錄的84篇散文,大都是邁克寫遊歷歐美時的所見所聞,只有「天南地北」中的9 篇是關於到新加玻、台北等地旅遊的經歷。書名中的「採花賊」,作家鄧小樺曾將之理解為「不負責任無重量感的遊客身份」與「以調情勾引的目光看待名城與藝術」,這說法有可取之處,但略欠周全。採花賊無責任可負尚說得通,然而若只以目光去「看待」,那就成賞花賊、觀花賊了。何況採花賊之所以得名,正在其行動──動手採了,就成賊了。所以邁克以「採花賊」自居,其實是比喻自己將城市中美的部份記錄,偷偷「採」下來。

邁克所「採」的首先是城市中不甚起眼、少人為意的種種。他認為旅遊名勝以外,存在很多獨特、有趣的地方,而這些地方都值得用文字記錄下來。小至〈玻璃空間〉的美詩公司櫥窗,大至〈選舉〉的三藩市投票站,甚至是〈莫待無花〉中的洗衣店告示都成了他的題材,可見他熱衷發掘城市的不同面貌。例如〈聖誕樹〉中,聯合廣場的聖誕擺設、諾比山大教堂掛燈飾的矮樹,各有美態。但最引起邁克注意的,居然是某墨西哥小餐館旁掛著膠鸚鵡的塑膠椰樹,「雖然情調上不合,精神上卻比百貨公司的矯情修倩更接近聖誕意義」。又好像他在〈冷落蒙羅麗莎〉寫道自己參觀羅浮宮,沒去朝見舉世聞名的蒙羅麗莎,反駐足在某不知名的無頭女雕像前,同為「小」事物所吸引。他倒不是叫人故作清高,專挑沒人欣賞的東西看,專往沒人的地方鑽。墨西哥餐館是無意間蕩進的,女雕像也是漫無目的地碰見的,邁克想傳達的是,旅遊指南外實在有太多事物給忽略了。我且問問各位讀者,康城除了影展,還有甚麼?能回答上的人應該不多。而邁克告訴我們,康城還有海灘、還有山上古堡、還有老夫妻開的內衣店。他始終相信「有一部份康城人依然規規矩矩過一種平淡而豐裕的生活,完全蔑視電影的興起與衰亡」,確實,這些人又何曾出現在旅遊指南上?

是的,原來每個城市都由不同的人組成。多少旅行者,沉迷在建築、景點之上,卻恰好把最重要的「人」錯過了。邁克則不然,寫得最多、最仔細的都是人︰賣麵包的小店東主客客氣氣,守衛古老房子的保安不太友善,對待遊客態度的差別,源於身份職責的不同;街角彈電子琴的無名歌者與在畫廊演唱的女高音,唱的其實都是訴說生命的歌。這些細節我們大概都理解,但往往沒留意,留意了轉瞬又忘記了。邁克卻將之盡都以文字「採」下,讓我們可以在閱讀間重溫所忽略的人與事,發出「嗯,真是這樣啊」的感嘆。套〈名字法蘭索瓦〉的句子,「每一個城市都像本浩瀚的字典,每個人都是一個字,不去翻它字還是端端正正印在那裏,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的意義,它們不可告人的樂趣。」邁克寫的,便是他透過仔細觀察,自不同人的性格行為中發掘出來的意義與樂趣。

《採花賊的地圖》中邁克也寫飲食,但不多,篇幅亦不長,許是市面上寫飲食的已經太多。反正「嫣媚的記憶,比實際的味道更引起遐思和感喟」,就如意大利甜品「簡奴里」上的一顆櫻桃,飲食的部份只是全書的點綴,對於食店與食物他都輕筆帶過,給大家留下了空間。

邁克在書中寫道︰「我也用我的方式,在它的名勝古跡留下印記,在它的大街小巷佈下他日找尋回頭路的記號」。世態變化不息,是否還有回頭路可尋似乎是未知之數。但地圖舊了,重畫張新的就好。也不用向甚麼人甚麼書交代,何不用自己的方式走走看,也當一回採花賊?前提是你至少要懂得甚麼是美,識花,才能採花。

《採花賊的地圖》
作者:邁克
年份:2012年
出版社:牛津大學
地區:香港

發佈留言

error: 原創內容,嚴禁複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