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:由淺入深了解幕後製作︳出色展覽3大關鍵

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設有不同打卡位

一直很喜歡PIXAR(彼思動畫製作室)的動畫,作畫精良屬業界頂級不在話下,更值得欣賞的是它劇本的深度、完整度與其高超的敍事節奏與技巧。適逢「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」來港展覽,自然得把握機會參觀,探究一下彼思動畫成功背後是否真有甚麼「秘密」。

彼思展動畫展版清晰易明

「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」(下稱「彼思展」)由波士頓科學館與彼思動畫製作室聯手策劃,如今登陸香港科學館,絕對是PIXAR迷朝聖的好機會。進入展覽前,大家會先經過一個設有座椅的觀影廳,循環播放約5分鐘的短片。短片由PIXAR現職員工製作,以輕鬆形式親身介紹工作流程,建議從頭到尾耐心看完,如此便會對PIXAR動畫的關鍵元素(如建模、燈光、動態)及製作流程有初步的印象。

入場就能看到巴斯的等身大模型

觀影後步進展廳,率先看到的是一個約成年人身高的巴斯光年模型,引入動畫製作的第一步——建構模型(Modeling)。除了有展櫃陳列不同動畫角色的實物鑄模,旁邊更設有多部互動裝置,讓人透過拉動手框控制螢幕中的圖案,觀察軟件如何將平面圖案建構成立體形狀,並最終演變成動畫場景中的某件物品。如果本身接觸過Blender或3ds Max等3D軟件,對介面應該不陌生,但互動裝置的呈現方式直觀易明,即使無相關知識亦能一眼明白,令人驚喜。

彼思展透過不同互動裝置示範動畫製作概念

此後展館逐步深入動畫製作流程,從骨架、面部表情、物件外觀、佈景及攝影、模擬、燈光以至渲染,都透過獨立的互動裝置讓人了解不同工作步驟的關鍵與運作方式。「彼思展」展廳不算大,卻扼要地展示動畫製作的所有基本要素,內容豐富目不暇給(建議預留至少兩小時欣賞),逛完一圈感覺非常滿足,也讓人體會到一個出色的展覽應該具備的要素:

展品多樣化

「彼思展」的互動裝置好玩有趣,遊玩方式層出不窮:親手體驗建模、機械人骨架組裝、調動鏡頭了解運鏡、替動畫關掉模擬濾鏡、迷你場景調校光影、現場親手擺拍定格動畫……展品間的體驗完全沒有重複感,相對部份展覽只懂使用輕觸式屏幕互動,實在不是處於同一層級。成像製作展區讓人操控展示從建模到最終成品的演變,更完美總結整個展覽,令人體會到動畫誕生的不易與完成製作的感動。

彼思展的互動展品非常有趣
成像區讓人可觀察動畫如何由零到最終成品

滿足不同參觀者需要

動畫製作的分工說穿了就是不同軟件的運用,V-Ray渲染、After effect的表達式、Sketch up建築外觀、RealFlow流體、Houdini毛髮……「彼思展」將複雜的工序以最清晰易明的方式展示,簡化繁瑣概念,令即使年輕如初小生也能享受到動畫製作的樂趣;而展品旁的不同部門現職員工訪談影片,則讓從事相關工作的業內人士也能享受想法與創意的激盪,體會頂級專業技術業者精益求精的心態與技術(如以數學細分模組計算粒子動態、《玩轉腦朋友》的光粒子構成等),可說是任何年齡、背景亦必有所得著。

彼思展展品讓人學到不同範疇的知識

細節用心

「彼思展」的動線設計非常好,沒有太多指示已能令人自然走往接續的展區,流暢體驗動畫各個工序。而展廳散落的不少打卡位,如進場那幅《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》掛毯複製品、怪獸公司毛毛模型、海洋主題手繪作品等,都留有足夠寬闊的等候空間(而非在地上劃排隊線),不會干擾於互動裝置玩樂的人、或阻礙人群前進其他展區。而也許是避免等候時間過長,互動裝置大都細心地設置了兩部,亦確實起到不錯的分流作用。

寬闊的等候區有助疏導排隊拍照人流

逛過「彼思展」,更明白PIXAR製作之認真與巧思,對他們的動畫製作團隊不斷挑戰極限、突破技術界限——例如挑戰《勇敢傳說之幻險森林》的頭髮彈性、《反斗車王》的反光材質渲染、——的精神愈發敬佩。才步出展館,我已開始期待下一套PIXAR作品了。不知下次的動畫「秘密」又是甚麼?

雖是次展覽集中在幕後製作,但仍有提及故事的展區
彼思展出口外可以見到不少人的手繪畫作

註:展廳出口外設有禮品區,區內有一幅牆張貼參觀者的PIXAR角色手繪,不得不說高手果然在民間!當然你亦可以即席拿張便利貼展現一下畫功。

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
日期:2021年7月30日至12月1日
開放時間:
星期一、二、三及五:10:00 – 19:00
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:10:00 – 21:00
星期四(公眾假期除外):休館
地點: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香港科學館地下展覽廳

發佈留言

error: 原創內容,嚴禁複製。